游老師分享(593) : 工作態度及熱誠

1980年中, 我被當時全球最大的中小型電腦公司「迪吉多」 (Digital Equipment Corporation), 在香港的銷售服務的分公司, 聘任為管理會計師。凌榮光先生是東南亞區財務及行政經理, 他不單只是我在香港的上司, 亦同時負責新加坡及台北分公司的財務及行政部門。至於我的主要職務, 則是負責東南亞區的財務分析、預算編製及報告和協助凌先生處理在香港分公司的行政事務。 凌先生很悉心教導我在各方面工作的技巧及如何應付這個採用「矩陣管理」(matrix management) 集團千絲萬縷的人事關係, 包括區域性的(美國總部、 香港分部、個別地區), 業務性的(生產、 銷售、 服務), 及部門性的(產品開發、 硬件銷售、 軟件銷售、 維修服務) 。因此, 我在香港及美國共有十多個來自不同部門的「老闆」。 1982年美國總公司突然採取了「鯰魚管理概念」, 從波士頓財務總部, 調派了一位高級財務經理Roger Wolf到我們香港分公司, 擔任東南亞區庫務經理(treasury manager), 與凌先生同等職級, 我頃刻間出現了兩個直屬上司, 雖然Roger只是在香港分公司工作了四個多月, 但他曾經對我所講的兩句說話, 到40年後的今天, 仍然是我的工作原則。第一句是: 「doing one thing at a time」, 就是任何時間只集中精神處理一件事情, 按部就班。第二句是: 「I earn more, so I must do more」, 他無論在何時、在何地、用任何方式、都可以工作處事, 表現出他超越的工作能力。在他離港返美之前, 我曾經問他: 「你身處高位, 為何很多工作都親力親為, 而不交給下屬呢? 」 他回答說: 「因為我薪酬比你高, 所以工作應該比你多! 」

自1989年5月起, 我返回母校香港理工學院會計學系, 擔任會計學講師, 開始執教學士課程會計科目, 主要是管理會計。 當年管理會計科目主任是梁德榮博士, 我們管理會計科的同事, 會不定期開學科小組會議, 討論該學科內的教學及行政事情。 還記得有一天, 我們學科小組上午開會到中午12時結束, 之後我與幾位同事往學院教職員餐廳共進午餐, 到下午1時半返回我的辦公室打開電腦郵箱, 發現梁博士已經將上午開會的記要發給我們傳閱。

1999年9月, 我加入香港公開大學成為會計學助理教授, 主要負責學士及碩士課程會計科目的設計、 行政、 管理及教材編製。 當年我協助工商管理碩士(MBA) 預備班課程主任李錦昌博士管理這個課程, 某天晚上我們課程小組(包括幾位兼職任教老師) 開會到晚上9時半結束, 當我在回家途中吃過晚飯, 10時半踏入家門後, 打開電腦郵箱, 發現李博士已經將當晚開會的記要發給我們傳閱。

雖然該兩次學科或課程小組會議的討論內容並不十分重要及緊急, 但梁博士及李博士的嚴謹處事態度及熱誠, 給我上了一課。

以上的幾個例子, 顯示出工作態度的重要性。 在過往40年的大專教學及行政工作經歷, 有很多學生, 特別是畢業班的同學, 都問我同一個問題: 「顧主要求員工最重要的是甚麼? 」 當然, 對會計學畢業生來說, 會計專業技能 (例如財務會計、管理會計、審計、稅務) 、 溝通能力 (例如兩文三語) 及軟性技巧 (例如分析、表達、批審) 是必需的要求。 顧主可以從履歷表內, 初步了解應徵者以上提及的要求, 在短暫的面試中, 顧主會嘗試進一步, 了解應徵者各方面的技能; 而當應徵者成為顧員之後, 顧主看員工的, 就是工作表現, 若然表現未如理想, 顧主就會看員工的「工作態度」, 包括對工作的投入程度。為甚麼工作態度是最重要的呢?

以大學會計學士畢業生為例, 大家經過3至4年的培訓, 彼此的會計專業知識及技能應該相差不遠, 當踏進職場之後, 努力工作便是基本功, 例如在國際四大會計師事務所工作, 時有需要通宵達旦工作及離家遠赴國內工作。 至於是否能夠長遠在會計事業上保持不斷成功, 那就視乎於對工作的態度及熱誠了。

游紹永博士

香港科技專上書院財務長及學術顧問

(全文字數: 1,467)

31/01/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