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老師分享(624): 工作、學習、休息的平衡

西方工業革命後期到十九世紀末, 歐美之發達國家開始提倡「三八」概念。 這「三八」並非是指三月八日「婦女節」, 而是提倡「八小時工作、八小時學習及八小時休息」。意思是認為一個人正常生活, 應該是在八小時工作以外, 需要八小時休息 (包括娛樂) 及八小時學習, 充實自己的知識及技能。如果跟據這個倡議, 每週標準工作時間應該是56小時(7天 X 24小時 x 1/3), 但是現時香港政府部門及一些公營機構 (包括筆者以前所服務的HKU SPACE), 每週標準工作時間仍然是44小時。倘若是五天工作制及無需加班, 每週工作44小時應該是比較輕鬆, 休息及學習的時間會比較充裕, 但是當然還要視乎於工作本身的性質及內容, 例如「勞心」與「勞力」的工作要求是有所不同。 

其實「八小時工作、八小時學習及八小時休息」的概念是鼓勵我們應該保持工作、學習、及休息的平衡, 但試問我們香港「打工一族」的朋友們, 這「三個八」是否一個難以實現的理想?

1975年高考成績未能獲得香港大學取錄, 我慶幸進入了香港理工學院 (即現今香港理工大學的前身) 修讀了三年全日制管理會計學高級文憑課程, 希望日後能夠成為專業會計師。 畢業後, 我在工商企業從事財務及管理會計工作差不多6年, 發現會計功能對商業運作及決策十分重要。 但由於自己的性格及宗教信仰與其商業環境及政治格格不入, 我便開始從新考慮自己的職業導向。

自幼時起, 我已經夢想成為老師, 於是在1977年起正在理工學院修讀期間的我, 便開始在彩虹邨天主教夜中學任教英語。 其後畢業工作時, 我還曾經在慕光夜中學及香港商業專科學校, 兼職分別任教簿記及成本會計, 對教學工作甚感興趣。適逢1983年職業訓練局招聘首批講師, 我藉此機會, 投考並成功成為摩利臣山工業學院  (即現今之摩利臣山專業教育學院 -- IVE) 的會計學講師。 自此, 我開展了40年的全職會計教育及行政工作。

我自從於1978年畢業後第一份會計工作開始, 我每週工作的小時由50小時遞增至2006年腦出血嚴重中風前的95小時, 佔了生命57% (95/7 x24 x 100%) 的時間, 遠遠超過了「三八」線的33%。 但在2006年7月嚴重腦中風癱瘓後跌到0%, 而其後恢復工作, 慢慢回復到現在的大約30%。至於工作是生命百分之幾?  這是一個沒有標準答案的問題, 但是隨着年紀增加及體力精神退減, 工作時間佔據了生命之百份比亦會相應下降, 可能又回復到「八小時工作、八小時學習及八小時休息」的「三八」概念。 

游紹永博士

香港科技專上書院財務長及學術顧問

(全文字數: 981)

21/03/202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