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老師分享(053): 中國的改革開放

自1989年任全職大學會計老師, 我為了學生交流、學術研究、顧問服務及博士論文而經常在中國大陸不同的城市工作, 直至2006年嚴重腦出血中風身體殘障為止。這17年在國內工作期間, 觀察到國內同胞工作的態度有很大的改變。中國人是堅毅不屈的偉大民族, 在五千年黄河長流的歷史裡, 歷盡無數戰亂及動盪, 但憑著我們炎黄子孫不屈不撓的精神, 終於在1911年結束帝制, 成立中華民國, 並且於1949年建立新中國。 可惜在上世紀50年代, 當中國經歷了「大躍進」、「人民公社」及60、70年代的「文化大革命」之後, 普羅大眾的工作文化非常缺乏積極性, 有句當年流行的說話「做又三十六, 不做也是三十六」, 正好代表國內同胞當時的工作態度。 

1989年5月是我返回母校香港理工學院會計學系擔任會計學講師的一年, 那時, 我開始執教學士課程會計科目,主要是管理會計學。1991年初, 香港理工學院 (Hong Kong Polytechnic)、 上海財經大學 (Shangha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及英國蘇格蘭格拉斯哥大學 (University of Glasgow) 的三個會計學系共同簽訂合作協議, 促進學術研究及互派老師彼此交流。 在這合作協議支持之下, 我獲得很好的機會, 於1991年8月被派往上海財經大學會計學系, 進行為期6週的交流活動, 在上海財經大學研究生校園宿舍居留期間, 曾經有一天因為外訪活動到下午一時半才能返回宿舍飯堂, 我向服務員要求提供一份午餐, 但她對我說: 「對不起, 今天午飯時段已經在下午一時結束, 而且厨師已經休息了。」從那天開始, 我每天的三餐差不多都是光顧宿舍後巷菜市場的排檔及食肆。 

游紹永博士

香港科技專上書院顧問

電郵: joseph.swyau@gmail.com

(全文字數: 636)

28/06/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