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老師分享(063): 工作對傷殘人士的重要性

你還記得2008年有一位沒有手腳的澳洲男士來香港演講嗎?  他就是Mr. Nick Vujicic。 Nick 自出生就沒有四肢, 憑著他家人無微不至的愛及鼓勵成長起來, 在他堅毅不屈的生命意志及鍥而不捨的精神, 他在澳洲大學完成了會計及財務策劃雙學士學位, 並學會了游泳。 他除了週遊世界公開演講「沒有四肢就沒有極限」(No Limbs, No Limits) 的信念之外, 還在澳洲開展了他財務策劃師的資訊工作。 

香港每年都舉辦「再生勇士」的選舉, 我們看見很多肢體傷殘的人士都能夠善用他們有限的能力去工作, 服務他人, 為社會貢献。我自從於2006年7月腦出血嚴重中風殘障之後, 仍然獲得工作的機會, 我就體會到我們傷殘人士雖然在身體上受到不同程度的制約, 但我們仍然會加倍努力去完成工作的機會。 

自2006年7月19日晚上腦出血嚴重中風入住瑪麗醫院,先後住過幾間病房,包括深切治療部、腦外科及腦內科普通病房,直至8月28日調往東華醫院中風康復病房(L2)。 在瑪麗醫院待了差不多六個星期,已經熟悉了醫院沉悶與規律的生活,很快便適應了東華醫院療養院類似的日子。每天晚上八時探病時間結束之前, Amy會給我坐着大班椅,然後推我到女病房看電視(男病房的電視機壞了,並不能復修,正等待善長捐贈一部新的),在女病房的電視機高高掛在天花板上面,大家都要抬起頭觀看,頗為勞累,但這是我們晚上唯一的娛樂,否則就是回病床睡覺。除了看電視之外,我們一班病友聚在一起聊天,互相分享病情,從中多少了解有些病友曾中風兩、三次,還患上其他長期病(例如:心臟病、糖尿病、腎病、膽固醇過高等)。感謝天主,我相對他們的病況算是不幸中的大幸,起碼我還可以吃東西、講話、寫字及閱讀(我的腦功能正常)。 

從2007年2月開始, 我被東華醫院轉介往灣仔鄧肇堅醫院內的靈實醫院康復中心, 繼續進行職業治療及物理治療, 從第一天到中心做治療時, 已經認識了一位18歲患有嚴重肌肉痿縮症的「傑仔」。 多年來, 他終日動也不動地躺在一張能夠移動的床上, 不能說話, 除了需要護理人員喂他飲食及換紙尿片之外, 還要定時替他轉身, 以免他下身肌肉潰爛。其實他聽得懂別人跟他說話, 但只可以用眨眼或發出單音回應, 他每天就是這樣靠著他人, 活在自己孤獨的世界內。到2010年4月在我最後一天上中心時, 看到傑仔的情況仍然一樣, 我不禁感恩我是多麼的幸運和幸福。 

相對Nick及傑仔, 我非常幸運, 不單只傷殘情況沒有那麼嚴重, 還擁有中風前的28年工作經驗、博士學位及專業資格、一個正常功能的腦袋、一張會講英語、廣東話、普通話的嘴巴、一隻靈活的右手及右腳, 並且還獲得HKU SPACE 的延聘, 繼續工作的機會, 所以我會更加珍惜生命中的工作。 

當我們年輕初出茅廬工作時, 我們總是覺得工作是在等待我們去開拓, 機會無限(unlimited working days are waiting for us), 但是當我們年紀漸長, 接近退休或是因疾病傷殘時, 我們就會感覺正在倒數工作的日子(counting down our working days) 。無論你對生命的價值觀是如何, 我們應該在工作中尋找生命的意義, 讓我們共勉之! 

游紹永博士

香港科技專上書院顧問

電郵: joseph.swyau@gmail.com

(全文字數: 1,206)

13/07/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