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老師分享(080): 我的國內教育工作 (一)

自1989年5月, 我返回母校香港理工學院會計學系擔任會計學講師, 同時得到學系的支持我兼讀英國史特加大學(University of Strathclyde) 與香港浸會大學合辦的首屆工商管理碩士學位(MBA)課程。 經過兩年半的努力, 我於1991年9月修畢該課程。 同年初香港理工學院、 上海財經大學 (Shangha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及英國蘇格蘭格拉斯哥大學 (University of Glasgow) 的三個會計學系共同簽訂合作協議, 促進學術研究及互派老師彼此交流。 在這合作協議支持之下, 我獲得很好的機會於1991年8月被派往上海財經大學會計學系進行為期6週的交流活動; 期間我不但與該學系的老師和學生互相學習及參觀一些國有企業, 並且開始了解自從1979年中國改革開放後隨之而進行的會計改革, 包括計劃與國際會計準則接軌。 自此, 我對國有企業的內部管理會計產生了興趣。 

在這頗長的6星期在上海生活學習期間, 可說是我人生在中國內地啟蒙之旅; 首先, 返港後, 我已經不害怕與別人說普通話, 反而積極地爭取用普通話溝通的機會, 讓我能夠好好使用「兩文三語」, 在之後的15年(1991-2006)於國內30多個城市生活過及發展學業、事業, 無往而不利。 還有, 我考慮以研究中國國有企業的內部管理會計, 作為我會計學博士論文專題。 

為了讓自己更上一層樓, 1991年12月我藉那次理工學院派往英國高雲地利(Coventry)華威大學(University of Warwick) 參加英國特許管理會計師公會(CIMA) 所舉辦之會計教學年會的機會, 北上英國蘇格蘭格拉斯哥大學 (University of Glasgow) 訪問, 並尋求修讀會計學博士的機會。 當年英國傳統大學修讀博士學位還是採用「師徒制」, 即學生必須首先自行準備一份博士論文研究提綱 (PhD research outline), 然後再去尋找有資格指導博士研究生的教授成為他/她的博士導師。 在首次訪問格拉斯哥大學期間, 我把準備好的一份博士論文研究提綱(建基於8、9月在上海財經大學的學習經歷編制), 向多位會計學系教授(教授委員會)概述了一遍, 這份提綱內容是我計劃研究中國國有企業內部的管理會計發展, 雖然教授們對此題目都感興趣, 但當我未能滿意地回答幾位教授的問題,  已經心知這份博士論文研究提綱尚未成熟。 幸好有一位管理會計學教授(Professor Clive Emmanuel) 願意私下與我會面, 更給了我一些意見, 及分享如何進行博士論文研究的方法。 

回港之後的三個月, 我重返上海財經大學會計學系尋找之前曾經接待我訪問的管理會計學馮正權教授, 希望他能夠給我介紹數家上海國有企業的財會人員, 好讓我能訪問及了解它們企業內部管理會計的內容。 同時, 我按Emmanuel教授的建議及多參考有關中國經濟及財會發展的文獻, 以便重新編寫博士論文研究提綱。接著於1992年4月我藉理工學院派我前往英國華威大學参加英國會計學會(BAA) 所舉辦之年會的機會, 再次北上格拉斯哥大學向會計教授委員會概述了一遍我的博士論文研究提綱改良版。 但是Emmanuel教授對我的整項研究作出批評, 說其欠缺了一個理論研究框架(research framework) 及預期研究貢獻(research contribution) 。 他再建議我參考多一些文獻, 希望我能夠再次修改整份博士論文的研究提綱。 

回港後的三個月, 我往北京人民大學會計學系拜訪朱小平教授及系主任, 向他學習中國自80年代初開始的會計改革。同時我訪問了北京幾家國有企業, 不但認識它們的內部管理會計, 而且發現他們與上海的國企有所不同。 與此同時, 我参考了Emmanuel 教授建議的文獻, 並再三修改那份論文研究提綱。 在1992年7月初, 我自費及請假第三度訪問格拉斯哥大學, 向會計教授委員會再次演繹我的論文研究提綱終極版。終於, Emmanuel 教授坦白告訴我:「基於你一年多以來孜孜不倦地去完善你的博士論文研究提綱及這三次的來訪, 確切的表現出你在本大學修讀的決心, 所以我們決定取錄你於本年9月開始成為本學系的會計博士研究生。學業為期4至6年. 而我將會成為你的博士論文研究導師」。 

游紹永博士

香港科技專上書院顧問

電郵: joseph.swyau@gmail.com

(全文字數: 1,479)

05/08/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