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老師分享(083): 我的國內教育工作 (四)

從1992年9月開始, 我於英國格拉斯哥大學(University of Glasgow) 開始修讀會計學博士學位, 我的博士論文是研究中國國有企業管理會計在90年代的發展, 而採用的研究方法是案例形式(case study), 主要是長期訪問一些國有企業。 但是, 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要調查還未開放的中國國企(不管是使用問卷或採訪方式), 特別是有關它們的財會系統幾乎是不可能成功的(除非是透過人事關係的幫助)。 很感謝北京人民大學的朱小平教授、 上海財經大學的馮正權教授、厦門大學的陳守仁教授及廣州暨南大學的張獻中教授, 介紹我成功訪問調查了位於這四個大城市內的一些國有企業。還記得, 首次訪問一間國有企業的財會人員, 我只可以初步了解其歷史、 產品、 組織、 業務及市場等基本資料, 然後在餐桌上吃一頓飯及送給對方一份禮物而結束。 直到第二次訪問, 我才有機會觸及該企業的會計系統。 到了第三次訪問時, 對方可能會容許我錄音及影印一些非機密性的資料。 從1993年5月至到1996年10月之三年半日子內, 我幾乎利用了所有假期及暑假在北京、 上海、厦門及廣州四地, 深入調查了20間大、中型生產及服務國有企業。 每一家最少訪問了三次, 而那間大型國企「上海第五鋼鐵廠」我就訪問了七次。 為免重蹈第一次前往該廠塞車兩小時的經驗, 之後六次訪問, 我都是從入住的上海財經大學位於虹口區的校舍, 每次自行騎單車一個半小時, 前往位於東北面寶山區的上海第五鋼鐵廠; 訪問完之後, 又再騎單車一個半小時, 返回大學宿舍。 經過三年七次的訪問, 我與該廠的財務總監成為了老朋友。 

最意想不到的是經歷了這差不多五年在大陸學習和工作, 我由一個完全不懂講普通話的會計學老師, 變成可以隨意用普通話與人交流的會計學助理教授! 

香港會計師公會(Hong Kong Institute of Certified Public Accountants,簡稱HKICPA;前稱Hong Kong Society of Accountants,簡稱HKSA,2004年9月8日起改為現名), 是根據香港《專業會計師條例》第50章,於1973年1月1日成立。它是香港唯一法定專業會計師註冊組織,專責監管、培訓及發展香港的會計專業。截止目前,已經擁有超過40,000名會員。 

1978年7月當我畢業於香港理工學院專業管理會計學高級文憑時, 香港會計師公會還未進行專業會計師考試制度, 但是我剛剛通過了英國特許管理會計師公會(CIMA)18張專業考卷; 之後花了兩年完成了英國持許注冊會計師公會(ACCA) 餘下的6科專業考試, 並於1982年8月成為ACCA正式會員(Associate Member) 。 通過ACCA正式會員資格, 我於1983年8月獲取HKICPA會員資格(我的第二個專業會計師資格); 而我的第三個專業會計師資格是1984年5月CIMA頒授的。 所以, 在香港會計師公會(HKICPA) 於1999年開始進行專業資格課程(QP) 之前, 公會的執業及專業會計師會員都是來自公會認可的世界性知名會計師公會會員, 包括英國ACCA、CIMA, 澳洲ASA(CPA Australia), 美國AICPA等等。  

1999年實施的香港會計師公會專業資格課程(Qualification Programme,簡稱QP), 是以大學學位為入讀資格,是在本港擔任執業會計師的最直接途徑。 它是由四個單元及終期考試組成。 四個單元應考次序不限,要通過任何一個單元,考生必須完成工作坊及考試合格。 通過四個單元後,才可參加終期考試。 

俗語有云: 「兵多將少」, 而在會計行業工種裡亦是如此。 曾經有人力資源調查統計過香港會計及相關工作從業人員大約有70萬人; 然而, 香港會計師公會的執業及專業會計師人員大約有46,500人, 連同其他國家認可執業及專業會計師在港工作的4萬人左右, 香港在職的執業及專業會計師人員亦只有大約8.5萬人。 換言之, 香港有接近90%的會計及相關工作都是由非執業及專業會計師或稱會計技術人員(Accounting Technicians) 負責進行的。 

游紹永博士

香港科技專上書院顧問

電郵: joseph.swyau@gmail.com

(全文字數: 1,412)

10/08/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