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老師分享(120): 故居與故地的回味

1958年, 連同已經出生的二妹及三弟, 我們從筲箕灣半山淺水碼頭村所居住的一間石屋, 舉家遷入剛落成的港島首個廉租屋邨 -- 北角新邨。 上世紀50、60年代, 香港政府加速發展北角, 計劃將北角變成為一個商、住雙線發展的社區。北角新邨交通方便, 在我們所居住的東座及隔鄰中座之間有北角巴士總站, 北角渡海小輪碼頭, 還有在西座末端位於春秧街的北角電車總站。 當年這一區仍然保留了很多戰前落成的舊式樓宇, 坐落於北角新邨周邊的街道, 包括電器道、馬寶道、渣華道、書局街、琴巷街、春秧街、等等。 

在這些街道之中, 有一些建築物及店鋪, 雖然已經於過往50年內, 漸漸消失於市區不斷的建設當中, 但是它們的存在及特色依然留存在我的腦海之中, 難以忘掉。 

位於北角新邨東座的電器道、中華巴士公司宿舍的對面, 有一間面積大約250平方呎的「潤記」粥麵店, 「以鎮店三寶」聞名於北角新邨, 包括全蛋雲吞麵(1960年3角錢/毫子一碗) 、及第粥(豬雜粥) 、桑寄生蛋茶; 它們分別是我、父親、母親的摯愛。 

在北角新邨中座的書局街地下, 有一間由嘉頓公司經營的「嘉頓餐廳」, 除了提供西式餐飲之外, 還售賣嘉頓製造的糖果餅乾, 雖然價格比較一般冰室(茶餐廳) 及辦館(超級市場) 為高, 但每年聖誕節我們三兄妹弟都請求父親在嘉頓餐廳給我們買朱古力做禮物。 

在北角新邨的東座地下靠近北角渡海小輪碼頭的出入口處, 是舊北角街坊福利會, 亦是香港童軍第86旅的總部。 1964年在我上小學四年級時, 參加了86旅的小童軍(小狼隊), 逢星期六往北角新邨西座的社區會堂集會及操練。還記得1966年3月17日, 我代表第86旅童子軍團出席了香港童軍日(Saint Patrick’s Day), 往九龍漆咸道北軍營參加香港童軍閱操, 有機會與香港童軍總會榮譽總監及主禮嘉賓港督戴麟趾爵士握手, 這是我在香港殖民地時代唯一的機會與「香港行政長官」見面與握手; 而在香港回歸後的唯一機會是於2004年訪問香港專業聯盟, 與主席梁震英先生見面與握手, 梁先生後來於2012年3月當選為「香港持區行政長官」。 

在北角新邨的西座往西邊再走一點便是春秧街, 這條有很多福建人聚居的春秧街被一條電車軌道貫穿, 兩旁擺滿街市攤擋及食品商鋪, 所以在大半個世紀以來都是北角有名的「師奶及女傭買菜街」。 60年代時母親帶同我往春秧街買菜, 曾經在一間豆品店吃豆腐花, 而這家老店鋪, 時至今天仍然在經營。 

每一至兩個月之間, 母親會帶我們三兄妹弟往書局街一條大厦後巷的一個理髮攤擋剪頭髮, 收費每位大小同價都是5角錢/毫子($0.50) 。每次去剪頭髮我會很開心, 因為在那個理髮攤擋有很多小型(半張A4紙大小)漫畫書(公仔書), 包括「財叔」、「神筆」、「神犬」的經典著作。 每次在輪侯剪頭髮時, 我會坐在木櫈仔上細心翻閱一本又一本的公仔書, 往往意猶未盡, 在剪頭髮完結後, 還要求母親讓我留下來多看公仔書一會, 而仁慈的母親總會藉此去買菜, 給我一個「黄金機會」。 

父親可說是一個識食之人, 他喜歡不同的中西美食, 特別是粵菜。 1963年某天, 父親帶同我們一家往北角新邨附近英皇道的「北大菜館」吃晚飯, 這菜館以「廣東燒味」(例如义燒、燒鴨) 聞名。 父親點了一串「金錢雞」, 我當初以為是一種燒雞, 但在這道菜揣上來時, 才發現碟上完全並沒有雞肉。父親向我解釋金錢雞是用一塊雞肝及一塊义燒, 而中間夾入一塊肥豬肉, 然後用鐵枝一個一個串起來燒, 由於每個都切成圓形, 而中間被鐵枝穿了一個洞, 看似一個古代錢幣, 所以被稱之為「金錢雞」。 第一次將一塊金錢雞放進口中, 感覺香脆油潤、齒頰留香, 那種回味歷久難以忘記。 

「世事無完美、回憶永存之」, 故居與故地, 往往使人回憶起人生某段生活的經歷, 可能是童年的天真與快樂、少年的成長與反叛、青年的學習與初戀、壯年的成家與立業、中年的事業成就與兒女成才、老年的安逸與衰老, 不管如何, 它們都標誌着我們生命的歷程, 包含喜怒哀樂, 高低起跌, 所以我們要好好珍惜這一切的回味。 

游紹永博士

香港科技專上書院顧問

電郵: joseph.swyau@gmail.com

(全文字數: 1,581) 

05/10/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