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老師分享(134): 人生目標

1967年10月升讀中一之後不久, 我進入了筲箕灣慈幼中學寄宿部成為宿生, 受到天主教生活的薰陶, 很快便加入了為期一年的「慕道班」, 準備領洗成為天主教徒。 第一天上課, 神師袁鶴清神父(1928 – 2014)派給我一本「天主教要理問答」, 內容有140多條以問答形式握要闡述天主教教義; 第一道題是: 「你為什麼生在世上? 」, 而答案是: 「為恭敬天主, 救自己的靈魂。」 袁神父從狹義的天主教教徒的角度詮釋這是作為天主教徒人生的目標。雖然在1968年6月我受洗成為天主教徒, 但53年來, 我不斷反思作為天主教徒的一生信仰目標, 箇中真諦仍在摸索及掌握之中。 

1986年入秋之際某星期天下午, 我們一家四口, 包括分別四歲及兩歲的兒子及女兒一起從大潭篤水塘走上小山徑, 就憑我過往的記憶, 打算越過幾個山坡之後, 落山到哥連臣角, 再從柴灣道乘車返家。 雖然當日天朗氣清, 但我們兜兜轉轉, 仍未能找到出路, 行行從行行, 我與太太施着兩個兒女, 走了差不多三個小時, 眼見天將日落, 我們頗為焦急, 而當年手機尚未普及, 山間又杳無人跡。 幸好走到半山小徑某點, 從高處望見大潭路的行車, 於是我立即抱緊小女兒, 太太施着大兒子隨後, 由我帶頭穿過大約100多米的草叢亂石, 幾經驚險才能安然抵達大潭道路面, 再步行往巴士站乘車歸家。 這次有目的地的遠足, 看似容易, 但可能會影響我們的一生。 

我自小夢想成為老師, 從1978年修讀理工學院高級管理會計學文憑畢業後, 從事會計工作差不多6年, 我終於在1983年9月成為全職會計學老師, 曾經任教職業訓練局、香港理工大學、 香港城市大學、香港公開大學及香港大學, 主要任教成本管理會計科目。 

1983年9月, 在摩利臣山工業學院初為人師, 除準備充足及專注教授之外, 我還十分關注學生學習困惑之處。 當年除任教會計學文憑一年級的財務會計科之外, 還擔任他們的班主任。接近九成的學生都是中七班畢業生, 由於高考成績未能獲得香港大專院校取錄, 迫不得已選擇了工業學院, 所以有點心有不甘的感覺, 未能專心學習。我經常以「過來人」身份勸勉他們從會計文憑開始亦可以成為專業會計師。  在課堂之外, 我安排及參與了很多學生活動, 與他們打成一片, 關係猶如他們兄長一般。在摩利臣山工業學院任教一年後, 我便決心以會計教育工作為終身事業。 

自1989年5月起我返回母校香港理工學院擔任會計學講師, 開始執教學士課程會計科目, 並擔任其中一班的班主任, 到學期中考試後我發現班內其中一位過往學業優秀女同學的成績大幅退步。於是我主動約見這位同學了解她的情況, 才知道她家庭近月發生變遷, 使她完全無法在家中安靜地温習。 她想離家往外居住, 但又擔心單身一個女孩子不安全, 而且母親又不放心。 剛巧在我經常做義工服務, 位於西貢坑口的天主教老人院裡, 那兩位修女的家中有一空置小房間, 我要求兩位修女容許那位女同學暫住數月, 直至學期結束。兩位修女欣然答允, 結果這位同學以良好成績通過學期結束畢業考試。 

直到1997年我轉到香港城市大學任教會計學高級文憑課程, 情況與以前任教摩利臣山工業學院相若, 就是大部份學生都希望完成文憑課程後能夠升讀學士學位, 並且爭取參加香港會計師公會(HKICPA)舉辦的專業資格課程 (QP), 晉身成為執業會計師 (CPA) 。  有見及此, 為了讓他們有更多的機會, 我傾力協助開辦及發展城大與英國愛丁堡龍比亞大學 (Edinburgh Napier University) 合辦的會計學榮譽學士課程, 並且成功將這課程向香港會計師公會申請專業資格課程 (QP) 的認可。 

其後我於1999年9月加入香港公開大學成為會計學助理教授, 主要負責學士及碩士課程會計學科的設計、 行政、 管理及教材編製的工作6年, 到2005年8月成為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會計學部主任, 全職處理會計教育行政管理工作, 還需要負責北京及香港所有會計學課程的管理, 不斷穿梭京港兩地。 到2011年11月, 香港大學新成立舉辦四年全日制課程的自資機構明德學院, 委任我為會計學教授, 協助構建四年全日制會計學榮譽學土學位課程。無論在前線擔當教學或在幕後處理行政管理工作, 我時刻緊記每事必須以學生的福祉為依歸。 

經歷了35年的教學及教育行政工作, 我已經將人生的目標投放在教育事業, 當一個愛心老師、一個關心學生的老師! 人的一生有很多轉轉捩點, 如果把它們串連在一起, 我們便能夠尋找到人生目標的軌跡。 

游紹永博士

香港科技專上書院顧問

電郵: joseph.swyau@gmail.com

(全文字數: 1,705)

26/10/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