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老師分享(157): 提高升學率及教學質素

香港半世紀以來, 政府資助大學學位僧多粥少,學子望門興嘆,考大學被形容為「千軍萬馬過獨木橋」,實屬貼切比喻。時至今天,情況仍然沒有改善,因為資助大學學位供不應求,每年都有不少符合資格的高考生被拒諸大學門外,頗感無奈。 

然而,由於出生率持續低企,適齡學生人口下降的情況逐漸蔓延到專上教育,升學率未來有望提升。2013年教育局稱,未來十年中六學生人數將由71,000人下降到46,000人,減幅超過35%。預計到2016年,所有考獲最低升學要求的學生都可以升讀學位課程,而副學士課程更可能出現供過於求嘅情況,自資院校想收到足夠學生,必須提升辦學質素。 

正所謂,有意栽花花不發,無心插柳柳成蔭。港府提倡普及高等教育10多年,成效未見顯著,現在因為生源下降而自動解決,確實有點諷刺,但未嘗不是一件好事。眾所周知,在知識型經濟的今天,全球一體化,競爭無疆界,人才就是決定勝負的關鍵,香港的大學升學率再趕不上其他發達地區,必然拖累整體競爭力。 

當然,有利就有弊,教育界人士擔心,升學率提升將會導致學生質素參差,學位貶值的情況。然而,這種看法實在值得商榷。教學,以教行先,教育水平屬高屬低,最大責任在於「教」的一方。近年香港教育亂象叢生,學位貶值,主要問題明顯並不在於學生身上,而是因為香港政府監管不力,院校質素參差,誤人子弟。教育界與其擔心學生質素下跌,倒不如反問自己:有無決心提升教學質素? 

以歐美國家為例,大學升學率一向高過香港很多,整體教育水平亦明顯高於香港,為何?秘訣在於「寬進嚴出」,學生考入大學並不困難,但必須經過學校嚴格教導及評核,這樣才是教書育人的真諦。 

說到海外經驗,當年香港政府眼高手低,由海外引入副學士課程,之後就放任市場,並無做好監管工作,結果,副學士變成劣質教育的代名詞,自資院校為求自負盈虧或保存盈餘,濫收學生有之,在夜總會與街市附近教學亦有之,無奇不有,貽笑大方。為免更多學生受不良影響,香港政府應該盡快撥亂反正。 

說到底,世上沒有教導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懂教導的老師。香港政府與教育界不斷勸勉學生苦學成材、貢獻社會,自己都要勤勤懇懇做好工作,除了提高升學率,還要提升教育水平,雙管齊下,這樣才是正確的教育方向。 

為響應香港政府呼籲各大專院校籌辦自資學位課程, 香港大學於2011年建立了「明德學院」(Centennial College) 。 明德學院是依據香港專上學院條例第320章註冊, 成立目的是為新高中會考畢業生提供四年全日制自資學士學位課程, 而首學年2012年9月開辦兩個學士學位課程, 分別為專業會計榮譽學士(Bachelor of Professional Accounting Honors)及文學榮譽學士(Bachelor of Arts Honors)。這兩個學士學位課程均已經通過了香港學術及職業資歷評審局(HKCAAVQ) 的評審過程。 明德學院建校首五年, 委託具有豐富辦學經驗的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HKU SPACE) 管理及營運。 2011年11月, 明德學院委任我為會計學教授, 負責籌劃及推行專業會計榮譽學士課程。 

1983年我受聘於職業訓練局成為首批講師, 並被派往摩利臣山工業學院 (即現今之摩利臣山專業教育學院 -- IVE) 任會計學講師。其後於1987年我被調職往新成立的柴灣工業學院開設商業學系, 又回復每週七天及每天12小時的工作情況, 直到1989年離職為止。沒想到25年之後, 我有此榮幸的機會, 在退休前能夠參與另一間專上學院的建立, 感覺欣喜萬分。 

提高升學率是明德學院的貢獻, 而提高教學及畢業生的質素則是我們老師的職責。 

(部份內容摘錄自東方日報2013年4月28日) 

游紹永博士

香港科技專上書院顧問

電郵: joseph.swyau@gmail.com

(全文字數: 1,388)

26/11/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