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老師分享(160): 最低工資

2013年5月1日是五一國際勞動節,亦是香港落實最低工資兩周年。樂施會研究顯示,本港在職貧窮家庭逾17萬戶,僅比最低工資生效前減少800戶,戳穿了港府所謂最低工資可有效減貧的謊言。工字不出頭,一百年前如此,今日仍如此,「五一」與其說是勞動者的節日,不如說是打工仔的悲歌。 

樂施會研究還發現,逾半在職貧窮家庭的月入低於綜援金額,其中90%是擔心被標籤而不肯領取綜援,65%需要照顧小孩。大部分低收入打工仔是有骨氣的,他們寧願自食其力,也不想成為社會負擔,背上「綜援養懶人」惡名,但另一方面,辛苦工作卻收入微薄,甚至不如領綜援,這是不是太荒謬?如果因為照顧小朋友而容易墮入貧窮線,又如何鼓勵市民的生育意願?香港人口老化加速,歷屆政府均聲稱希望市民多生育,「一對夫妻最好生三個」,原來都是說一套做一套。 

面對貧富懸殊問題惡化,港府唯一能拿得出手的「政績」就是落實最低工資,高官亦為此沾沾自喜,自吹自擂。然而,最低工資並不如想像中的神奇,效應很快就消退,多個調查均顯示,無論是貧窮家庭、貧窮人口、年輕人入息中位數,近年來基本上沒有甚麼改變。事實上,基層收入即使有所增加,卻遠遠追不上通脹的幅度,而未能受惠於最低工資的夾心階層,更因為最低工資推高通脹淪為犧牲品。 

2013年4月港府公布三月份消費物價指數,較上年同期上漲3.6%,看似升幅溫和,惟對家庭主婦而言,情況恰恰相反。工聯會調查顯示,2013年3月全港18區街市有11區的餸菜錄得雙位數字的加幅,油尖旺區升幅更高逾44%,如果要買齊兩菜一湯的餸菜,最貴要$118.6,最平也要$93元,整體加幅17%,令人咋舌。食品是基層家庭最大的家庭開支,甚麼都可以節省,飯卻不能不吃,食品狂漲不已,基層最受影響,試問在過去一年,有多少打工仔的收入增長可達到近兩成的幅度?年薪400萬元的高官自稱「中產」,看法國電影、歎咖啡逍遙過日,怎能體會到基層的痛苦? 

通脹猛於虎,港元嚴重貶值,十年前,$1,000鈔票是一個大數目,可以買不少東西,現在幾乎與日圓看齊,市民實際生活水平不升反跌是顯而易見的。最低工資兩年才調整一次,不論如何調整,都遠遠落在通脹的後面。歸根究柢,香港的貧窮是結構性的,根源在於港府施政無能兼長期偏向大財團,造成產業結構單調以及市場高度壟斷,港府不敢觸動既得利益集團的奶酪,只好以最低工資敷衍塞責,治標尚且不能,遑論治本。 本屆政府上台前曾莊重承諾,要讓社會財富在各階層間恰如其分地分配,然而此曲不彈久矣,恐怕已如「八萬五」房策一樣,不提起就等於不存在。  

2013年4月29日星期一, 我如常返回位於華富邨的明德學院(香港大學自資院校)上班, 在地下咖啡室吃過午餐後走樓梯回去位於五樓的教員室, 途中碰到新來工作的外審清潔女工蘭姐, 我順口問她吃過午飯沒有。 她說剛回家吃了午飯回來, 我方才知道蘭姐家住華富邨。 她接着說: 「回家吃午飯真好, 既慳錢、又省時間, 並且有益。」 我隨便說了一句: 「很好, 後天5月1日上調最低工資$2, 妳便有人工加了! 」 但是她馬上說: 「沒有啊! 公司說我現在的時薪已經超過最低工資, 但是工作就從今天開始增加了, 因為一位同事剛剛離職, 我現在兼負二樓的清潔工作。」 

4月30日星期二, 我返回位於金鐘的港大專業進修學院上班, 在辦公室內午飯後, 見到外審清潔女工芳姐, 我又好奇地問她明天5月1日上調工資, 她說時薪將會跟隨法定最低工資時薪從$28提高至$30, 以每月工作26天及每天11小時(連飯鐘1小時) 計, 每月增加工資$572。 但是, 芳姐自2007年入職至今, 已經為同一間清潔公司及學院服務了6年, 但是她仍然只是接受最低工資時薪的待遇。 這正正顯示出最低工資的制度還未能解決部份貧富懸殊的嚴重問題, 而一些「無良僱主」, 仍然想盡辦法剝削員工的合理報酬及待遇。 

(部份內容摘錄自東方日報2013年4月30日) 

游紹永博士

香港科技專上書院顧問

電郵: joseph.swyau@gmail.com

(全文字數: 1,543)

01/12/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