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老師分享(172): 偉大的發明

活了67年, 雖然未曾見過上世紀一些偉大的發明家, 例如愛迪生, 但是已經每天應用及享受着他們發明的產品。 

還記得上世紀50、60年代我童年生活在香港的時候, 不要說是在家裡安裝空調機(或冷氣機), 就算是學校、辦公室、餐廳、商店, 甚或是醫院, 都沒有安裝冷氣機, 在炎夏大熱天時, 人們只有靠自然空氣流通加以電風扇降温, 繼續工作及活動。 但隨着地球整體「温室效應」的不斷急速加劇及平均氣温上升, 到本21世紀初期, 香港幾乎所有室內地方都需要使用冷氣機, 幸好冷氣機在上世紀被發明之後經過不斷改良, 現今型型式式的冷氣機隨時隨處都可以購置及安裝在不同型狀及面積的室內場所, 讓我們能夠舒適地工作及進行活動。 可是, 這樣子亦令我們減少了接觸大自然的陽光與空氣的時間; 還有, 在經常出入有冷氣場所及炎熱室外之間, 可能會引至我們患上「鼻敏感」或感冒, 降低身體自我抵抗能力及增加了醫療費用。 

在現今香港社會, 我們面對「資訊爆炸」的年代; 我們隨時隨地都可以透過多謀體的途徑或工具獲得世界各地及香港方方面面的訊息。 相信大家在乘搭交通工具或在行人路上步過時, 都會經常看見不同人士, 特別是年輕人, 手持流動電話在傾談, 或拿着手提平版電腦(iPad) 在閱讀資訊和打遊戲機。無疑, 這些先進科技為我們尋找資訊, 帶來莫大的方便, 但這是否使到我們的生活質素提高呢? 

 還記得我童年的上世紀50、60年代, 住在現時已經被完全清拆掉的北再新邨廉租屋, 當年固網電話在香港並不普及, 一般家庭都是沒有電話的, 若果需要用電話, 包括緊急求救打「999」致電警方, 往往需要使用公眾電話亭(如果附近有的話)或向就近商店餐廳借用一下。 1967年7月初, 當我小六畢業剛開始暑假之際, 父親不幸在一樁交通意外中死亡, 而身患癌症的母親悲痛欲絕, 在同年8月末的一個深夜, 母親到我床邊把我拍醒, 叫我送她往醫院, 在不知所措之餘, 我馬上起床, 從10樓所住的單位跑往下層9樓一個單位找李先生、太太, 請求他們致電999召喚救護車, 將我母親送往東華東院, 這是我人生經歷過電話通訊的重要及緊急性。 

上世紀70年代手機的發明帶給了我們諸多訊息及通訊的方便, 但在這十分繁忙的香港城市中的740多萬人口裡, 存在很多10分鐘的爸爸、20的分鐘丈夫、30分鐘的兒子等等; 彼此相聚溝通是不在乎時間的長短, 而應該是在一起時的內容及質量。 

自上世紀80年代開始, 會計工作已經與電腦科技息息相關, 猶如「連體嬰兒」般難以分離。 當我在70年代中期於香港理工學院修讀高級管理會計學文憑及80年代初期於美國迪吉多(Digital Equipment Corporation)電腦公司當管理會計師期間; 我們所使用的電腦都是大大部的佔用了一間幾百及上千平方呎的房間。 然後在80年代中期開始當我成為全職會計老師, 經歷了使用個人電腦到90年代初期的手提電腦演變。 來到了今天看見隨身攜帶的平版電腦, 更加顯示出電腦是會計資訊的不可或缺先決條件及工具。 

現今電腦已經成為了我們的生活必須品, 在退休前, 我每天晨早起床梳洗後準時6時30分開啟家中桌上電腦查看電郵及給分別在香港及紐約市居住的兒女寫日記。 到上班後, 當然大部份的工作都得依靠我辦公桌上的電腦。 到晚上下班回家吃過晚飯後, 我仍然會使用電腦繼續寫作我的中、英文書籍及網誌文章, 直至晚上10時30分關上電腦, 觀看30分鐘電視節目及新聞, 便上床睡覺。 無疑, 電腦已經成為了我生活息息相關的重要工具, 難怪太太曾經對我說過: 「你的電腦如同廁所裡的偉大發明 -- 馬桶, 每天都需要使用不知多少次! 」 

游紹永博士

香港科技專上書院顧問

電郵: joseph.swyau@gmail.com

(全文字數: 1,413)

17/12/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