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老師分享(183): 遲到先得

聖經瑪竇福音第二十章記述了耶穌所講以下的一個故事。

天國好像一個家主,清晨出去為自己的葡萄園僱工人。 他與工人議定一天一個「德納」(銀元),就派他們到葡萄園裡去了。 約在第三時辰,又出去,看見另有些人在街上閒立著,就對他們說:你們也到我的葡萄園裡去吧! 凡照公義該給的,我必給你們。 他們就去了。約在第六和第九時辰,他又出去,也照樣做了。 約在第十一時辰,他又出去,看見還有些人站在那裡,就對他們說:為什麼你們站在這裡整天閒著? 他們對他說: 因為沒有人僱我們。他給他們說:你們也到我的葡萄園裡去吧! 到了晚上, 葡萄園的主人對他的管事人說:你叫他們來,分給他們工資,由最後的開始,直到最先的。 那些約在第十一時辰來的人,每人領了一個「德納」。 那些最先僱的前來,心想自己必會多領,但他們也只領了一個「德納」。 他們一領了,就抱怨家主,說:這些最後僱的人,不過工作了一個時辰,而你竟把他們與我們這整天受苦受熱的,同等看待。他答覆其中的一個說:朋友! 我並沒有虧負你,你不是和我議定了一個「德納」嗎? 拿你的走吧! 我願意給這最後來的和給你的一樣。 難道不許我拿我所有的財物,行我所願意的嗎? 或是因為我好,你就眼紅嗎? 這樣,最後的,將成為最先的,最先的將成為最後的。 」

耶穌所說這個僱工的比喻是顯示天主對所有人類救恩工程的大愛, 都一是同人, 並沒有先後之分, 只要人在世時盡力愛主愛人, 將來都能夠獲得同樣的永生。 

一位身為神父的中學校長曾經問他幾個舊生為什麼在大學畢業後, 便馬上申請香港政府公共房屋。 有一個學生回答說在樓價不斷上升的趨勢之下, 擔心將來沒有能力「上車」買樓結婚。 而另外一個學生說: 「人申請、我申請, 唔好蝕底。」 神父再問他們: 「為什麼你們沒有考慮到香港有數以十萬計的窮困家庭及老人家, 他們是完全沒有經濟能力置業或租屋自住, 極需要獲得公屋單位居住。 但你們已經是大學畢業生, 入息將會隨着經驗及年資而增加, 總會有置業的能力及機會。」 竟然有一位學生回答說: 「這是他們個人的問題, 與我何關?」 神父聽到這樣自私自利的心態, 只好搖頭嘆息。 

再回想起香港在上世紀六、七年代很多政府部門及公營機構內, 職員的升級往往是根據一個潛在的規則 -- 「排櫈仔」, 就是論資排輩, 按年資先後而升級。 但時至今天, 不管是私營工商企業或政府部門及公營機構, 大部份的員工升遷, 其標準的大原則均是按「用人為才、能者居之」; 可能如同以上聖經瑪竇福音第二十章所描述: 「最後的,將成為最先的,最先的將成為最後的。」 

游紹永博士

香港科技專上書院顧問

電郵: joseph.swyau@gmail.com

(全文字數: 1,051)

10/01/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