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老師分享(188): 一機在手, 無遠弗屆

2014年6月17日下午6時下班後, 離開位於港島華富邨的明德學院(香港大學自資院校) 校舍, 登上城巴40號巴士乘車返回般咸道的住所。 剛好在下層落車門口旁的雙人位坐下時, 我發現與我共坐一起的是一位年輕母親, 她右手擁抱着一歲半的女兒在懷抱, 而左手拿着一部手機, 不停地在發短訊。 在我這段大約30分鐘的車程, 雖然那在母親懷抱裡睡著了的小女孩半睡半醒地蠕動着, 但這位年輕母親仍然不斷地在接聽來電及發短訊, 直到我將要下車前與她搭訕幾句時, 她才放下手機, 告訴我她家裡還有一個快滿月的小女兒, 希望趁年輕時盡快養大兩個孩子。 

無可疑問, 手機是過往30年世界偉大發明之一, 它改變了人類溝通方式, 並縮短了人與人在不同國家及地域的距離, 可以說「一機在手, 無遠弗屆」。 

在現今香港社會, 我們面對「資訊爆炸」的年代; 我們隨時隨地都可以透過多媒體的途徑或工具獲得世界各地及香港方方面面的訊息。 相信大家在乘搭交通工具或在行人路上步過時, 都會經常看見不同的人士, 特別是年輕人, 手持流動電話在傾談, 或拿着手提平版電腦(iPad)在閱讀資訊和打遊戲機。無疑, 這些先進科技為我們尋找資訊, 帶來莫大的方便, 但這是否使到我們的生活質素提高呢? 

還記得我童年的上世紀50、60年代, 住在現時已經完全被清拆掉的北角新邨廉租屋(1958-2002), 當年固網電話在香港並不普及, 一般家庭都是沒有電話的, 若果需要使用電話, 包括緊急求救打「999」致電警方, 往往需要使用公眾電話亭(如果附近有的話)或向就近商店餐廳借用一下。 

1967年7月初, 當我小六畢業剛開始暑假之際, 父親不幸在一樁交通意外中死亡, 而身患癌症的母親悲痛欲絕, 在同年8月末的一個深夜, 母親到我床邊把我拍醒, 叫我送她往醫院, 在不知所措之餘, 我馬上起床, 從10樓所住的單位跑往下層9樓一個單位找李先生、太太, 請求他們致電999召喚救護車, 將我母親送往東華東院, 這是我人生第一次經歷過電話通訊的重要及緊急性。 

上世紀70年代手機的發明帶給了我們諸多訊息及通訊的方便, 但在這十分繁忙的香港城市中的740多萬人口裡, 存在很多10分鐘的爸爸、20的分鐘丈夫、30分鐘的兒子等等; 彼此相聚溝通是不在乎於時間的長短, 而應該是在一起時的內容及質量。 

游紹永博士

香港科技專上書院顧問

電郵: joseph.swyau@gmail.com

(全文字數: 919)

17/01/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