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老師分享(217): 眼前與將來

有一天,春秋戰國時齊王上朝的時候,鄭重其事地對大臣們說:“我國地處幾個強國之間,軍務防備的問題,年年都要搞。這次我想來個大的行動,徹底解決問題。”

謀臣艾子上前問道:“不知大王有何打算?”

齊王說:“我要抽調大批壯丁,沿國境線修起一道長長的城牆。這道城牆東起大海,西經太行,連起轘轅山,接上武關,綿延4000里,同各個強國隔絕開來。從此,秦國無法窺伺我西部,楚國難以威脅我南邊,韓國、魏國不敢牽制我左右。你們說,這不是一件很偉大、很有價值的事嗎?”

艾子說:“大王,這樣大的工程,百姓們能承受得了嗎?”

齊王說:“是的,百姓築城的確要吃很多苦頭,但這樣做能從此減少戰爭帶來的災難,這一勞永逸的事,誰會不擁護呢?”

艾子沉吟片刻,認真而懇切地對齊王說:“昨天一大早,天下起了大雪,我在趕赴早朝的途中,看見道旁躺著一個人,他光著身子,都快要凍僵了,卻仰望著老天唱讚歌。我十分奇怪,便問他為什麼這樣做,他回答說:‘老天爺這場雪下得真好啊,可以料到明年麥子大豐收,人們可以吃到廉價的麥子了。可是,明年卻離我太遙遠,眼下我就要被凍死了!’大王,臣以為,這件事正像您今天說的築城牆,老百姓眼下正生活得朝不保夕,哪能奢望將來有什麼大福呢?他們還不知道能不能等到修好城牆的那一天,享受永逸的將會是什麼人呢!”

齊王無言以對。

所以我們在想問題、做計劃時,一定要從實際出發,既要考慮將來,也要顧及當前,統籌兼顧,切實可行。否則,再美好的打算也只能流於幻想。

立法會教育事務委員會2013年10月28日討論幼稚園學額供求問題,踢爆教育局對學額一味靠估的真像。有議員質詢,當年幼稚園學額僅18萬個,明年如何增至當局所說的24萬個?

連小朋友上幼稚園都困難重重,香港不是甚麼國際大都會,而是國際大笑話。幼稚園一位難求的根源不在於雙非兒童爭奪資源,而在於港府安排失當。雙非兒童在本地合法出生,擁有香港身份證,他們是香港人的一分子,與其他兒童一樣享有接受教育的權利,但港府只知將他們視為人口生力軍,卻沒有考慮提供配套服務,結果搞到亂像百出,既對不起雙非兒童,更對不起本地兒童。

見微知著,香港出生率之所以長期低落,不是市民不願生育,而是不敢生,害怕擔不起為人父母的責任。港府當年發表人口政策諮詢文件,為鼓勵生育「集思廣益」,然而政府所做的全部是潑冷水:教育混亂,醫療緊缺,一房難求,甚至情到濃時做愛做的事都沒有空間,還有多少人膽敢將孩子生下來受苦?

香港人患了生育「恐懼症」,這都是港府無能所致。不搞好教育,不多建房屋,說甚麼都是白費工夫。

(部份內容摘錄自臺灣明慧學校網中國寓言故事2012年6月14日)

游紹永博士

香港科技專上書院顧問

電郵: joseph.swyau@gmail.com

(全文字數: 1,101)

31/05/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