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老師分享(260): 同病相助

跌倒過,就不能再來過?Walker和愷文卻認為,只要幫一把曾跌倒的年輕人,可讓他們有機會重新做人。兩人帶着使命感,長途跋涉踩入常人「禁地」,於懲教院所教導年輕在囚人士興趣班,得到的不止一聲多謝,更是見證年輕人生命改變,對兩名義務導師來說是金錢不能買的滿足感。

「阿Sir你來這裡不收錢,不是嗎?」Walker轉述一位在囚人士曾對他說的話,這不可能的任務他卻已堅持了五年。28歲的Walker回望當初剛大學畢業,在網上得悉可以到獄中做義工,令一向有做義工的他,本着好奇心嘗試,但無償的義工服務毫不簡單,他憶述,有半年時間逢周六清晨都要「咬住麵包」趕早船到喜靈洲懲教所,花上一個半小時搭車又搭船,到院舍上堂一個半小時,下午又趕到石澳大潭峽懲教所再上堂,縱然路程奔波,他卻不言勞碌,「還早過平時返工,不過習慣了!」

2015年7月3日下午2時, 我下班離開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金融商業學院位於金鐘統一中心34樓的辦公室, 太太與我一起步行至太古廣場第一期巴士站乘車往返位於般咸道的住所。 在登上巴士後, 我坐在下層中間下車門口附近的傷殘人士的雙座位(我於2006年7月突然腦出血嚴重中風導致左半身不遂), 發現坐在我旁邊的是一位20多歲的失明少女。

在巴士行走了10分鐘後, 我好奇地問這位失明女士是否前往心光(盲人) 學校, 而她回答說原來她是前往香港大學; 我便告訴她我是香港大學專進修學院金融商業學院的高級顧問及明德學院(香港大學自資)會計學教授, 於是我們便打開了話匣子來了。這位香港大學的Shirley同學剛剛完成了社會工作碩士課程, 之前她於香港大學文學士畢業後便立即全職進修碩士課程, 現正在尋找工作。 Shirley說她並非天生是失明的, 而是在唸初中時因病導致失明, 所以她曾經看過這個美麗的世界。

Shirley現正利用這個「空檔期」幫助一個自幼已經失明的初中學生在香港大學校園內補習英語, 她以「過來人」的經歷和「發聲及凸字電腦軟件」協助她的「學生」學習英語。我又好奇地問Shirley如何知道在正確的巴士站下車? 原來她是靠「站數」及巴士轉彎情況而能夠準確地在目的地下車。 在我們兩位傷殘疾人士短短15分鐘的對話裡, 令我十分佩服這位香港大學的畢業生; 她的奮鬥不懈、堅持向前的精 神, 是我的一個榜樣。 還有她的一份「同病相助」的愛心, 能夠將她心裡的光明, 與不幸的「同道人」無私地分享。

當我與太太在香港大學東門的巴士站下車前, 我提醒Shirley應該在下一個香港大學西門的巴士站下車, 而心中默默地祝福這位堅強的失明朋友將來光明的前途。

(部份內容摘錄自東方日報2014年4月27日)

游紹永博士

香港科技專上書院顧問

電郵: joseph.swyau@gmail.com

(全文字數: 1,047)

02/08/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