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老師分享(277): 因緣與結合

佛陀了悟到: 世界上的各種現象及事物, 乃至人的思想感情(包括心中的念頭, 簡稱心念), 他們的出現其實都有其原因的, 都是在一些持定的條件下才出現的。  佛陀稱這些持定的條件為因緣, 包括了主因(主要的條件) 及助緣(配合的條件) 。離開了這些因緣, 事物便不再出現或存在了。換句話說: 因緣(或條件) 全部都具備了(或成熟了), 現象便會出現。反之, 現象便不會出現。

回顧1978年6月, 亦即是我剛從香港理工學院畢業; 及受聘於觀塘南洋紗廠為成本會計文員的那年。同年9月, 我與幾位理工同班同學一起在觀塘裕民坊的美思餐廳晚膳, 認識了其中一位理工女同學的中學同學Amy 。美思餐廳是Amy父親開辦的, 而Amy自名校中學畢業後便協助父親營運這間餐廳。她每天從早上開始工作至晚上差不多12點關鋪才下班。之後, 每天我下班後從工廠步行返回位於牛頭角道之南洋紗廠宿舍, 途經美思餐廳碰見Amy時, 都會與她打個招呼。到12月聖誕節前夕我們紗廠單身男子宿舍開了一個舞會, 我大膽地邀請了Amy做我的舞伴, 在這短短一個晚上的溝通, 我感覺到Amy不單平易近人, 性格 開朗, 還甘願放棄當老師的心願, 全力協助邁向老年的父母在餐廳工作。我很欣賞她, 而且對她十分傾慕。

自此, 我開始與Amy拍拖, 可是我倆工作十分忙碌及加上彼此工作時間的差異, 見面的時間很少, 為了爭取互相見面的時間, 我週一至週六下班及晚飯後便在宿舍自修準備ACCA會計師公開考試, 到晚上11時半待Amy下班後在宿舍附近的一間排檔與她一起吃碗麵, 互相見面及分享, 然後送她回家。 而那時她是寄居於她堂哥的家, 往所剛巧就是位於南洋紗廠宿舍馬蹄徑的隔壁, 所以天主還賜給我倆能夠「為見妳一面, 大家吃碗麵」的機會!

Amy是一位虔誠的天主教徒, 而我自從離開了慈幼中學寄宿部後, 對信仰的熱情開始減退, 很少返回教堂參與彌撒, 做了一個名不符實的教友。但自從與Amy交往後及受到她的鼓勵和感染, 我返回天主的身邊, 每主日與Amy往牛頭角的聖約翰小學教堂參加彌撒。我們第一年拍拖面對的障礙是她父母的反對, 因為她父母以為我在紗廠內當文員, 沒有甚麼前途, 並不了解其實我已經通過了英國會計師的考試(包括CIMA及ACCA), 只是等待累積相關會計工作經驗申請成為專業會計師。相反我的家人, 包括我的叔婆、姑姐、姑丈、姨媽等都很喜歡Amy, 均認同她是「賢妻良母」型的女孩子, 人如其名「淑賢」。加上我的妹妹及弟弟均已經結婚, 並養育了兒女, 所以他們都催促我早點成家立室。 我與Amy拍拖了兩年多, 我確定了Amy是與我母親一樣地賢淑後, 我承著那「娶妻求淑婦」的古老智慧, 決定與Amy共同步入教堂, 一起宣誓我們此志不渝的盟約, 共同分享人生的生老病死及喜怒哀樂。

相信對Amy十分傾慕是「主因」; 而邂逅Amy的機會、彼此工作及居住地點相近及家庭背景等是「助緣」, 這「因緣」能夠使我結合及建立家庭, 而讓我們至今共同生活了42載的悠長歲月裡, 當中亦包含了無數的因緣。

(部份內容摘錄自李焯芬、淨因法師 (2008), 「佛智今用」, 天地圖書: 17-19)

游紹永博士

香港科技專上書院顧問

電郵: joseph.swyau@gmail.com

(全文字數: 1,217)

25/08/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