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老師分享(368): 寫作與歷史

自從1967年9月進入香港慈幼中學升讀中一開始, 我對中國歷史科產生濃厚的興趣, 雖然升讀中四時選擇了數、理、化科目, 但學校容許了我選修一個文科科目 -- 中國歷史。1972年參與中學會考9科考試, 雖然英文科不及格, 但唯獨是數學及中國歷史科考獲「良好等級」(C) 。

1983年職業訓練局招聘首批講師, 我藉此機會投考, 並成功成為摩利臣山工業學院 (即現今之IVE – Morrison Hill Campus) 的會計學講師。 到1987年5月, 我被職業訓練局擢升為高級講師, 並從摩利臣山工業學院, 調派往剛剛成立的柴灣工業學院建立商業學系, 差不多從星期一至星期六每天工作12小時, 但這難得的機會形成了一種使命感, 驅動了我每天努力不懈地完成事無大少的工作。雖然十分繁忙, 但我仍然堅持每天看一些自己有興趣的書籍, 包括歷史著作, 例如1988年7月在香港出版柏楊編著的《中國人史綱》上冊及下冊, 我一口氣化了一個多月時間把這本995頁的巨著看過了一遍。

柏楊(1920年3月7日-2008年4月29日)本姓郭,原名定生。後其父因方便替他轉校,而易學名為立邦,後又因升大學問題而自行改名為郭衣洞。出生於河南省開封,籍貫為河南省輝縣。筆名來自中橫公路隧道附近台灣原住民部落的原名諧音「古柏楊」(今稱古白楊;Kubayang)。另一個筆名則是鄧克保,台灣作家,中華民國總統府資政,被稱為台灣的魯迅。

柏楊雖然有相當多的歷史著作,但是有些(在史學上)較為保守的人士認為柏楊並非歷史學家(因為他的歷史著作尚未達到傳統人文科學考據的學術研究標準),而是個作家、思想家及歷史評論家。

經歷過政治牢獄近10年的柏楊相當關注自由、人權與尊嚴等議題,曾創立國際特赦組織台灣分會且擔任會長。

1967年,柏楊代班主編《中華日報》家庭版時,該版以每週五天的篇幅刊載美國連環漫畫《大力水手》。1968年1月,柏楊因《大力水手》翻譯文中提及大力水手卜派父子流落至一個豐饒的小島而樂不思蜀,兩人要各自競選總統,撰寫競選文宣,柏楊將「Fellows」(夥伴們)翻譯為「全國軍民同胞們…」,遭國民政府情治單位理解為對蔣中正父子的暗諷,以「共產黨間諜」及「打擊國家領導中心」的罪名逮捕,判處十二年有期徒刑,1969年起囚於台北縣景美鎮軍法監獄。不過根據台灣作家、時事評論家李敖的說法,《大力水手》是由一位女性僑生翻譯,柏楊只是照抄才出事情。

1972年跟台北其他政治犯一同解送到國防部綠島感訓監獄。1975年,因蔣中正逝世,而減刑三分之一為八年有期徒刑。1976年刑滿後仍被留置於綠島,後來因為國際特赦組織等人權團體的要求才被釋放,共被囚禁九年又二十六天。

柏楊在獄中完成了《中國人史綱》、《中國帝王皇后親王公主世系錄》、《中國歷史年表》三部書稿。原本還有第四部《中國歷代官制》,因為參考書於1975年被官員搜去「保管」,所以只寫了一半。

我於1978年在香港理工學院完成高級管理會計學文憑後, 在纺織、 電子及電腦企業從事成本及管理會計工作6年, 並於1983年開始全職會計教育工作。 曾經任教職業訓練局、香港理工大學、 香港城市大學及香港公開大學, 主要任教成本管理會計科目。我與很多上世紀50及60年代出生的香港人一樣, 在香港經濟尚未起飛時代成長及勤奮工作, 為生活、為家庭及為未來努力而打拼, 創造所謂獅子山下的「香港精神」。加上我自幼痛失雙親,以孤兒的身份, 發奮圖強,經歷過坎坷的成長路, 自然非常珍惜每一份工作的機會, 以「敬業樂業」的態度處理工作及待人接物。

2006年7月19日晚上, 我突然腦部出血嚴重中風昏迷, 翌日動了五小時腦部手術後我僥倖生還, 但左邊身體永久殘障; 回想倘若當時如同大部份這類病患者離世, 那我就沒有甚麼東西留給世人或自己的親人。反觀從古至今無數偉人及名人, 例如岳飛、林覺民、陸浩東、鄧麗君、張國榮等等; 他們雖然都是英年早逝, 但他們英勇的事跡、留言、歌曲或電影, 都使他們歷久留存在後人的心中。 因此, 人類的偉大在於人生的分享, 而並非在乎於生命的長與短從2010年10月開始, 我編寫了一些會計小知識及成本管理會計短文, 刋登在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在臉書(facebook)的網站內, 到年底再匯集及出版成書。 在不斷努力之下, 到今天我已經撰寫及編譯了17本中文會計及人生的書籍(並出版了其中6本), 希望把我的知識及經驗留傳給後人。 雖然我只有正常運作的右手, 利用中文「手寫版」慢慢地一個一個字寫進電腦之內, 但是效率亦算不俗, 平均每天都可以寫上1,000至2,000中文字。 但反觀柏楊編著的《中國人史綱》自序中以下的一段話, 我便感覺十分慚愧: 「叢書是我在火爐般斗室之中, 我蹲在牆角、或坐在地下, 膝蓋上放着用紙糊成的紙版, 和着汗珠, 一字一字的寫成。參考書的貧乏使我自慚, 但我沒無他法。 而且心情惶恐、不敢想像這些艱難寫出的書稿, 會遭受到什麼命運, 所以不可避免的錯誤百出, 唯有乞求方家指正。 現在, 總算陸續的付梓, 當叢書出齊之日, 我覺得我對我的國家, 和對我的朋友, 已盡了我最大的責任, 和獻出我最大的感恩。」

游紹永博士

香港科技專上書院顧問

電郵: joseph.swyau@gmail.com

(全文字數: 1,976)

11/01/2023